那几个组织诗会的儒生,相互对视了一眼,低声探究了一番,都觉得是佳作,走上前来询问:
“这位少君,可否留下尊姓大名?”
“不敢,不敢,不才姓王名莽,字巨君。”
王莽拱了拱手,对着众儒生道。
“哦,原来是王少君呀,在下周扬,久闻大名!王少君在太学之作《出塞征》我们已有拜读,想不到如此年少,实属难得!今日有幸相遇,我等诚邀有暇到我们京都诗社一聚。”
这几个儒生之中原来也有从太学就读之人,有的是官场小吏,有的是府中幕僚,都是喜好诗作,每月隔三岔五的聚在京都城东一禅茶楼里弹琴品茶,后渐渐形成了一个京都诗社出来,在京城里倒也颇有几分名气。
现今京都诗社以原相爷匡衡之门生张禹为首,组成九人考评评委,每月摘取几首佳作抄录成册,多有传颂。
甚至有阳春楼、旺春楼、青云楼等歌伎拿着新作谱曲咏唱,尽添风流韵事
...